在《三国演义》中股票配资大全,诸葛亮与周瑜的争斗成为了人们口耳相传的经典故事。周瑜,多次设计陷害诸葛亮与刘备,然而这些阴谋却都被诸葛亮巧妙化解。每次周瑜的诡计被识破,心中的怒火让他几度气喘吁吁,甚至因愤怒而吐血。最后,他因长时间的情绪波动、气血不调而去世,成为一代英杰的遗憾。然而,诸葛亮“三气周瑜”的说法,却并不符合历史的真实。事实上,周瑜身为东吴的重臣,岂会是个小肚鸡肠的人?即使没有诸葛亮的介入,周瑜也在三十六岁时因病早逝。那么,周瑜真正的死因是什么?他的真实性格又是怎样的呢?
与出身于将门世家的孙策不同,周瑜是来自东汉末年一个显赫的世家大族。周瑜的家族在朝廷中有着显赫地位,曾祖父和父亲均曾担任高官。周瑜从小便表现出过人的聪慧,因此早早成为了家族的接班人。然而,东汉末年社会动荡,乱世之中哪有安稳之事?周瑜也难以安稳度过少年时光。
展开剩余80%在公元189年的某个春日,年仅十四岁的周瑜遇见了同样年纪的孙策。当时,孙策正与父亲一同为讨伐董卓而起兵,虽然初见时两人并未有长时间接触,但他们的志向和兴趣相投,使得这段友谊迅速加深。两人彼此信任,建立了深厚的友情。周瑜更是慷慨解囊,将自己的宅邸分了一半给孙策居住,并在经济上给予了他不少支持。孙策也感激周瑜的帮助,然而他因兵事繁忙,很快便离开了。
几年后,孙坚去世,孙策继承了父亲的兵权,并开始着手东渡长江,欲在江东开疆拓土。巧的是,周瑜恰巧在探望父亲时,遇上了孙策。当孙策给周瑜送来一封信时,周瑜立刻感到兴奋,并迅速决定带着兵马赶去帮助孙策。孙策见到周瑜的到来高兴万分,言语中充满了感激:“只要你来了,我的事情就能成了。”在两人的共同努力下,他们成功占领了几座关键城市,这些城市为江东的崛起奠定了基础。
然而,孙策意识到自己的军队已经足够强大,而周瑜的身份和能力值得更好的保障,于是他做出了一个艰难的决定,主动要求周瑜回去。这个举动并非出于疏远,而是出于对周瑜安全的考虑,因为孙策即将进入更加危险的战场,而周瑜的安危显然更加重要。
周瑜虽然有些失望,但还是应命返回了父亲的镇地丹阳。没过多久,袁术看中了周瑜的才能,强行让他留在丹阳担任县令。在此期间,周瑜与鲁肃结为挚友。两人感受到袁术治理无能,暗中开始谋划未来的行动。不久后,孙策的信使再次找到了周瑜,呼唤他前去吴郡助力稳定局势。周瑜心知此时的吴郡正处于一个关键节点,于是再次与鲁肃启程,前往江东。
孙策接到周瑜后,立即为他提供了两千兵马,并任命他为中郎将,给予他巨大的信任和支持。为了报答周瑜早年的帮助,孙策不仅为他修建了豪华的住所,还送上了丰厚的赏赐,这一举措虽然引发了不少臣子的嫉妒,但孙策却心甘情愿。周瑜带领士兵屡立战功,他关爱手下,将士们也因此对他充满了敬仰,名声越来越响。
随着周瑜的不断进取,他也逐渐与孙策并肩作战,攻占了皖城。在此过程中,周瑜不仅俘虏了敌军名将桥公,还通过联姻将大乔嫁给了孙策,而小乔则成为了周瑜的妻子。这一时期,周瑜的生活可谓是意气风发。然而,天有不测风云,孙策于第二年四月不幸遇刺,临终时把孙权托付给周瑜,这一托孤举动无疑是对周瑜的极高评价。
公元208年,周瑜指挥东吴联刘抗曹,成功指挥了举世闻名的赤壁之战,打败了南下的曹操,稳定了江东的局势。此后,周瑜并没有满足于江东的安逸,而是向孙权提出了“三分天下”的战略。这一战略不仅让东吴保持了自己的独立地位,也为之后的三国鼎立奠定了基础。周瑜提议在三分天下中,刘表占据荆州的战略位置,周瑜认为荆州既是曹操和东吴之间的缓冲带,又是三方势力中至关重要的战略地。
然而,命运常常捉弄人。刘表死后,刘备趁机崛起,周瑜的“三分天下”战略不得不作出调整。为了完成战略目标,周瑜亲自率兵征战巴蜀,这个地方不仅资源丰富,而且具有战略意义。然而,在行军过程中,周瑜的旧伤复发,他遭到箭伤,恰巧射中了腰部右侧。这个部位即使在现代医疗条件下也难以痊愈,更何况在东汉时期,周瑜只能忍受伤痛继续前进。最终,这场征战让他因伤重而早逝,年仅三十六岁。
周瑜的去世,终结了这位江东英杰的生命,但并非如《三国演义》所描绘的那样因愤怒而死。周瑜并不是一个心胸狭隘的人,相反,他是一个具有远见卓识、敢于担当的大将。他的死因虽然令人惋惜,但却是命运的不公,而非他所面临的心结。
发布于:天津市金富宝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